唐诗300首
白居易的诗全集_白居易的诗全集春风
白居易的诗全集_白居易的诗全集春风
白居易的诗全集_白居易的诗全集春风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咏鹅(洛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剃下。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古浪月行(李白)
呼作金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碧云端。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
王孙归不归?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一望二三里(佚名)
一望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
八九十支花。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越女词(李白)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踪迹,
浮萍一道开。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明日歌(文嘉)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1. 关于酒客异乡思念家乡的诗句
关于酒客异乡思念家乡的诗句 1.游子在外,思念家乡的诗句
乡愁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0.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1.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4.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5.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6.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9.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0.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21.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2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李煜《相见欢》 23.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9.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3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3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32.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3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4.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5.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3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38.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唐.卢纶《晚次鄂州》 39.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唐. 白居易《阴雨》 40.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唐.杜荀鹤《江岸秋思》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唐)卢纶《长安春望》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3.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
思念家乡、亲人、故乡的诗句: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2、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两汉乐府.《悲歌》)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10、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13、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楚辞.九歌《少司命》)14、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16、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南唐.李煜.《相见欢》)18、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19、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22、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23、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唐.杜牧.《赠别》)2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25、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唐.赵瑕.>)26、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2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离别家乡岁月多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出自:《回乡偶书》 年代:唐 作者: 贺知章 贺知章诗词全集 只要贺知章的结果 乌珠部落家乡远 蔡 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 松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出自:《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年代:唐 作者: 李颀 李颀诗词全集 只要李颀的结果 望家乡路远山高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 出自:《红楼梦十二曲——恨无常》 年代:清 作者: 曹雪芹 曹雪芹诗词全集 只要曹雪芹的结果 尚欲忘家乡 山城虽荒芜,竹树有嘉色。
郡俸诚不多,亦足充衣食。外累由心起,心宁累自息。
尚欲忘家乡,谁能算官职?宜怀齐远近,委顺随南北。归去诚可怜,天涯住亦得。
。 出自:《委顺》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白居易诗词全集 只要白居易的结果 官职家乡都忘却 龙昌寺底开山路,巴子台前种柳林。
官职家乡都忘却,谁人会得使君心? 。 出自:《代州民问》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白居易诗词全集 只要白居易的结果 家乡安处是 酒助疏顽性,琴资缓慢情。
有慵将送老,无智可劳生。忽忽忘机坐,伥伥任运行。
家乡安处是,那独在神京?久贮沧浪意,初辞桎梏身。昏昏常带酒,默默不应人。
坐稳便箕踞,棱肌迟可侏玖虫雪矗磨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眠多爱欠伸。客来存礼数,始着白纶巾。
。 出自:《江上对酒二首》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白居易诗词全集 只要白居易的结果 峰叠绕家乡 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
晒书秋日晚,洗石泉香。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
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
出自:《西山草堂》 年代:唐 作者: 杜牧 杜牧诗词全集 只要杜牧的结果 江南江北旧家乡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 出自:《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年代:唐 作者: 李煜 李煜诗词全集 只要李煜的结果 正西回面家乡远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 出自:《杂曲歌辞·辽东行》 年代:唐 作者: 王建 王建诗词全集 只要王建的结果 离别家乡岁月多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出自:《回乡偶书二首》 年代:唐 作者: 贺知章 贺知章诗词全集 只要贺知章的结果 思念亲人的诗句:正在亲人守 文明遍禹迹,鳏寡达尧心。正在亲人守,能令王泽深。
朝廷多秀士,熔炼比精金。犀。
4.20首思念家乡的诗句
思乡诗 《静夜思》 (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思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生.。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 寒梅著花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江外思乡 》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次北固山下》 【元】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白居易(772--846),字日暮客愁新。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白居易书《楞严经》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文学史上最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琵琶行》是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白居易书《楞严经》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文学史上最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琵琶行》是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文学史上最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琵琶行》是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文学史上最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琵琶行》是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是写给他的朋友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中排行十八,所以被称为“张十八”,这种称呼在唐代十分流行。大家熟悉的有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杜甫),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更是家喻户晓了。韩愈这首诗最绝妙的一笔就是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在北方的早春时节,春寒料峭,在常人眼里,哪有一丝春的气息。可是一场无声的春雨过后,一切就不一样了,大地上,草儿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钻出了地面,冒出了纤细的嫩芽,虽然它们是那样的不起眼,甚至连你弯下腰去仔细地观察时,都无法看到生命的绿色,但是,韩愈却捕捉到了这最早的报春者的形象,它们不是天上翻飞的柳絮,也不是树上闹眼的桃花,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小草,那样的不事张扬,却又齐心合力,大家一起冒出头来,使人们远远地望去,可以看出那一片充满生机的漫山遍野的绿色,这是一种多么激动人心的无处不在的春色呀!韩愈为之深有感触,所以他忍不住告诉朋友,这才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景色,也是一年中最可珍惜的时光呀,比起春色满园、烟花似锦来,更有一番动人的风韵与景致呀。这就是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最美好的春光却是在早春的道理,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情不自禁地吟出“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白居易诗全集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暮江吟》
走,充分发挥了“流水对”的优点。它歌颂野草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给人以乐[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钱塘湖春行
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耳。’”《幽闲鼓吹》、《唐语林》、《北梦琐言》、《能改齐漫录》、《全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竹枝 二首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萋萋。
【原文】 续古诗十首·其九
作者:唐·白居易
揽衣出门行,游观绕林渠。
澹澹春水暖,东风生绿蒲。
上有和鸣雁,下有掉尾鱼。
鹅赠鹤飞沉一何乐,鳞羽各有徒。
而我方独处,不与之子俱。
时就受到前辈诗人称赞,直到现在还被人引用,并非偶然。顾彼自伤己,禽鱼之不如。
出游欲遣忧,孰知忧有馀。
【注释】 ①飞沉:鸟类与鱼类。②鳞羽:鱼鸟。③之子:这个人。含褒义。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白居易的诗全集栏目。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地、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大林寺桃花》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相思》作者:王维来。
到百度上一搜不就得了。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穷通与荣悴、逶运随物外
一楼热情过度了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
赋得古原草送别
小时不识月,【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①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②
【作者】
十四年 (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补盩厔(今周至)县尉。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上书
忤执政,贬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
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终刑部尚书。早年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并称元、
白。晚年与刘禹锡酬唱,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三
十九卷。
【注释】
春草生兮萋萋。”王孙:贵族的后代,这里泛指远游者。
【品评】
《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
‘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
尽, 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 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
唐诗话》等都有类似记载,从而扩大了这首诗的影响。“赋得”,是“赋”诗
“得”题的意思。“得”什么题, 由人限定。 除进士科考试命题外,常见的
“赋得”诗有两类:一类是取成句为题,如骆宾王的《赋得“白云抱幽石”》;
另一类是咏物兼送别,如刘孝孙《赋得春莺送友人》。白居易的这一首,属于
后一类。
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扣题目甚紧:先写古原草,后写送别,但
离”,状其稠密、茂盛,与次句的“荣”和末句的“萋萋”呼应。次句“一岁
“荣”是主要的、本质的。春“荣”冬“枯”,这是“原上草”的特点。诗人
倒置一岁之中先“荣”后“枯”的顺序,既表现了“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
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离离”,绿遍古原的画卷。次联“野火烧不尽”承“枯”,
“春风吹又生”承“荣”。就字面看,两相对偶,铢两悉称;但就意义言,却
一气奔注,上下贯通,讲的都是“原上草”,而重点落到下句,与第二句“荣”、
“枯”并举而重点归“荣”契合。第三联就“春风吹又生”作尽情描绘。出句
上散发,直侵入伸向天边的“古道”。对句从视觉方面着笔:“晴翠”,即阳
光下闪亮的“草”色。这“草”色,从“原”上延展,直连接遥远的荒城。十
个字,把经过野火焚烧的“原上草”,写得何等色香兼美,气势磅礴!以上赋
“古原草”,似与“送别”无关。而读到尾联,便感到前面所写的“离离”之
“草”立刻充满“别情”。眼前是“古原”,而“王孙”一去,不是首先要穿
过那“古原”吗?“原上草”“远芳侵古道”,“王孙”不是也要随着“远芳”
踏上“古道”吗?“原上草”“晴翠接荒城”,“王孙”不是也要随着“晴翠”
走向“荒城”吗?诗中的两个“又”字,看来是有意重复。“原上草”“一岁”
一“枯”,而“春风吹又生”,循环不已。每当“原上草”“春风吹又生”,
就“又送王孙去”,也循环不已。就这样,作者把“咏物”和“送别”多层次
前六句,以“原上草”为主语,一气盘旋,胍络分明。后两句以“又送”
转入“送别”,又以“萋萋”照应首句的“离离”,回到“原上草”。章法谨
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寓义。它在当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①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②
【作者】
十四年 (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补盩厔(今周至)县尉。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上书
忤执政,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
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终刑部尚书。早年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并称元、
白。晚年与刘禹锡酬唱,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三
十九卷。
【注释】
春草生兮萋萋。”王孙:贵族的后代,这里泛指远游者。
【品评】
《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
‘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
尽, 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 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
唐诗话》等都有类似记载,从而扩大了这首诗的影响。“赋得”,是“赋”诗
“得”题的意思。“得”什么题, 由人限定。 除进士科考试命题外,常见的
“赋得”诗有两类:一类是取成句为题,如骆宾王的《赋得“白云抱幽石”》;
另一类是咏物兼送别,如刘孝孙《赋得春莺送友人》。白居易的这一首,属于
后一类。
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扣题目甚紧:先写古原草,后写送别,但
离”,状其稠密、茂盛,与次句的“荣”和末句的“萋萋”呼应。次句“一岁
“荣”是主要的、本质的。春“荣”冬“枯”,这是“原上草”的特点。诗人
倒置一岁之中先“荣”后“枯”的顺序,既表现了“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
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离离”,绿遍古原的画卷。次联“野火烧不尽”承“枯”,
“春风吹又生”承“荣”。就字面看,两相对偶,铢两悉称;但就意义言,却
一气奔注,上下贯通,讲的都是“原上草”,而重点落到下句,与第二句“荣”、
“枯”并举而重点归“荣”契合。第三联就“春风吹又生”作尽情描绘。出句
上散发,直侵入伸向天边的“古道”。对句从视觉方面着笔:“晴翠”,即阳
光下闪亮的“草”色。这“草”色,从“原”上延展,直连接遥远的荒城。十
个字,把经过野火焚烧的“原上草”,写得何等色香兼美,气势磅礴!以上赋
“古原草”,似与“送别”无关。而读到尾联,便感到前面所写的“离离”之
“草”立刻充满“别情”。眼前是“古原”,而“王孙”一去,不是首先要穿
过那“古原”吗?“原上草”“远芳侵古道”,“王孙”不是也要随着“远芳”
踏上“古道”吗?“原上草”“晴翠接荒城”,“王孙”不是也要随着“晴翠”
走向“荒城”吗?诗中的两个“又”字,看来是有意重复。“原上草”“一岁”
一“枯”,而“春风吹又生”,循环不已。每当“原上草”“春风吹又生”,
就“又送王孙去”,也循环不已。就这样,作者把“咏物”和“送别”多层次
前六句,以“原上草”为主语,一气盘旋,胍络分明。后两句以“又送”
转入“送别”,又以“萋萋”照应首句的“离离”,回到“原上草”。章法谨
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寓义。它在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②,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
十四年 (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补盩厔(今周至)县尉。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上书
忤执政,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
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终刑部尚书。早年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并称元、
白。晚年与刘禹锡酬唱,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三
十九卷。
【注释】
春草生兮萋萋。”王孙:贵族的后代,这里泛指远游者。
【品评】
《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
‘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
尽, 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 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
唐诗话》等都有类似记载,从而扩大了这首诗的影响。“赋得”,是“赋”诗
“得”题的意思。“得”什么题, 由人限定。 除进士科考试命题外,常见的
“赋得”诗有两类:一类是取成句为题,如骆宾王的《赋得“白云抱幽石”》;
另一类是咏物兼送别,如刘孝孙《赋得春莺送友人》。白居易的这一首,属于
后一类。
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扣题目甚紧:先写古原草,后写送别,但
离”,状其稠密、茂盛,与次句的“荣”和末句的“萋萋”呼应。次句“一岁
“荣”是主要的、本质的。春“荣”冬“枯”,这是“原上草”的特点。诗人
倒置一岁之中先“荣”后“枯”的顺序,既表现了“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
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离离”,绿遍古原的画卷。次联“野火烧不尽”承“枯”,
“春风吹又生”承“荣”。就字面看,两相对偶,铢两悉称;但就意义言,却
一气奔注,上下贯通,讲的都是“原上草”,而重点落到下句,与第二句“荣”、
“枯”并举而重点归“荣”契合。第三联就“春风吹又生”作尽情描绘。出句
上散发,直侵入伸向天边的“古道”。对句从视觉方面着笔:“晴翠”,即阳
光下闪亮的“草”色。这“草”色,从“原”上延展,直连接遥远的荒城。十
个字,把经过野火焚烧的“原上草”,写得何等色香兼美,气势磅礴!以上赋
“古原草”,似与“送别”无关。而读到尾联,便感到前面所写的“离离”之
“草”立刻充满“别情”。眼前是“古原”,而“王孙”一去,不是首先要穿
过那“古原”吗?“原上草”“远芳侵古道”,“王孙”不是也要随着“远芳”
踏上“古道”吗?“原上草”“晴翠接荒城”,“王孙”不是也要随着“晴翠”
走向“荒城”吗?诗中的两个“又”字,看来是有意重复。“原上草”“一岁”
一“枯”,而“春风吹又生”,循环不已。每当“原上草”“春风吹又生”,
就“又送王孙去”,也循环不已。就这样,作者把“咏物”和“送别”多层次
前六句,以“原上草”为主语,一气盘旋,胍络分明。后两句以“又送”
转入“送别”,又以“萋萋”照应首句的“离离”,回到“原上草”。章法谨
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蔑视“野火”而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寓义。它在当
时就受到前辈诗人称赞,直到现在还被人引用,并非偶然.
还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①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②
【作者】
十四年 (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补盩厔(今周至)县尉。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上书
忤执政,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
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终刑部尚书。早年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并称元、
白。晚年与刘禹锡酬唱,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三
十九卷。
【注释】
春草生兮萋萋。”王孙:贵族的后代,这里泛指远游者。
【品评】
《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
‘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
尽, 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 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
唐诗话》等都有类似记载,从而扩大了这首诗的影响。“赋得”,是“赋”诗
“得”题的意思。“得”什么题, 由人限定。 除进士科考试命题外,常见的
“赋得”诗有两类:一类是取成句为题,如骆宾王的《赋得“白云抱幽石”》;
另一类是咏物兼送别,如刘孝孙《赋得春莺送友人》。白居易的这一首,属于
后一类。
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扣题目甚紧:先写古原草,后写送别,但
离”,状其稠密、茂盛,与次句的“荣”和末句的“萋萋”呼应。次句“一岁
“荣”是主要的、本质的。春“荣”冬“枯”,这是“原上草”的特点。诗人
倒置一岁之中先“荣”后“枯”的顺序,既表现了“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
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离离”,绿遍古原的画卷。次联“野火烧不尽”承“枯”,
“春风吹又生”承“荣”。就字面看,两相对偶,铢两悉称;但就意义言,却
一气奔注,上下贯通,讲的都是“原上草”,而重点落到下句,与第二句“荣”、
“枯”并举而重点归“荣”契合。第三联就“春风吹又生”作尽情描绘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草色遥看近却无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风吹草低见牛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蟾光澹荡,冷浸琪花瑶草
赋得古草原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又送王孙去,
凄凄满别情。
古诗《草》白居易 超清(720P)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①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七绝·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陆游 右吴江
晓听枫桥钟,暮泊松江月。
斯人亦可人,淡墨写愁绝。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社观献捷诗
淮海妖氛灭,乾坤嘉气通。
班师郊社内,袂凯歌中。
庙算无遗策,天兵不战功。
小臣同鸟兽,率舞向皇风。
上香炉峰
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
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少年问
少年怪我问如何,何事朝朝醉复歌?
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听幽兰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
听竹枝赠李侍御
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恼何人怨咽多。
暂听遣君犹怅望,长闻教我复如何。
---白居「初秋」孟浩然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老夫
---白居易
七八年来游洛都,三分游伴二分无。
风前月下花园里,处处唯残个老夫。
世事劳心非富贵,人生实事是欢娱。
谁能逐我来闲坐,时共酣歌倾一壶?
莫走柳条词送别
---白居易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
忆江柳
---白居易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舟中晚起
---白居易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板桥路
---白居易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二月二日
---白居易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池鹤八绝句·乌赠鹤
---白居易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听夜筝有感
---白居易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社观献捷诗
淮海妖氛灭,乾坤嘉气通。
班师郊社内,袂凯歌中。
庙算无遗策,天兵不战功。
小臣同鸟兽,率舞向皇风。
上香炉峰
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
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少年问
少年怪我问如何,何事朝朝醉复歌?
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听幽兰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
听竹枝赠李侍御
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恼何人怨咽多。
暂听遣君犹怅望,长闻教我复如何。
---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老夫
---白居易
七八年来游洛都,三分游伴二分无。
风前月下花园里,处处唯残个老夫。
世事劳心非富贵,人生实事是欢娱。
谁能逐我来闲坐,时共酣歌倾一壶?
莫走柳条词送别
---白居易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
忆江柳
---白居易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舟中晚起
---白居易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板桥路
---白居易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二月二日
---白居易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池鹤八绝句·乌赠鹤
---白居易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听夜筝有感
---白居易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白居易 七绝·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陆游 右吴江
晓听枫桥钟,暮泊松江月。
斯人亦可人,淡墨写愁绝。
苏轼的四句几乎没有~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白居易 七绝·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陆游 右吴江
晓听枫桥钟,暮泊松江月。
斯人亦可人,淡墨写愁绝。
苏轼的四句几乎没有~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苏轼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板桥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