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什么题型 高考语文题是什么

高职单招 2025-05-06 10:22:55

2023高考语文作文都考了哪些内容?

5、改病句:解题要看表述是否得体,(谦辞、敬辞是否误用,与场合氛围是否和谐,程度分寸),格式(通知、启事、书信、广播稿不能有谐音字,不能有方言,不能有书面语等等)也要注意,当然,具体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还要看题干要求。

2023高考语文科目结束,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作文题目了。全国的作文题目共有7套,相比2022年减少了1套,因为浙江省今年的高考命题发生了重大变化,语数外三科也加入新课标1卷,不再采用自主命题。纵观全部7套作文题目,看完后最直接的感受:题目更简洁、内容更开放,更加注重价值观!对普通考生可以发挥的地方更多,可能还会逆袭出高分作文,对于平日里成绩不错的考生,要想稳胜券,拉开分数有一定的难度。

高考语文考什么题型 高考语文题是什么高考语文考什么题型 高考语文题是什么


高考语文考什么题型 高考语文题是什么


三大特点:

2023高考作文特点之一:题目更简洁,理解难度有所降低。2022年全国甲卷以《红楼梦》中大观园情节为题,让很多考生理解题目都花了不少时间。今年的题目基本没有深奥的伏笔,都是立足学生生活,与日常息息相关。

特点之二:内容更加开放。从全国甲卷的“时间”,到全国乙卷的“独放&齐放”,到新课标1卷的“故事”,新课标2卷的“不被打扰”,上海卷的“好奇心”,天津卷的“读书”,卷的“续航”或“亮相”,几乎每一个作文题目都没有条条框框,非常变化2 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适合学生的个性表达。

特点之三:更多时政元素,更加注重价值观。在作文题目中有的直接引用原著原文,如全国乙卷,有的体现相关系列讲话精神,如课标I卷中讲好故事、天津卷中的对联。这要求学生要紧扣时代脉搏,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求高考语文主观题的全部类型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高考语文主观题有如下九种:(一)文本理解题;(二)文本认同题;(三)文本评价题;(四)文本补写(包括续写)题;(五)文本改写(包括扩写)题;(六)文本感悟题;(七)文本仿作题;(八)文本延伸题;(九)读图解答题。这九种类型按照与文本的关系由“亲”到“疏”的次序排列。

·人教版高中教学大纲要求背诵诗文总结

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绝妙开头28例

·作文素材——汶川一震,举国同悲

·高考作文标题套装模板

·2008高考作文奥运素材集萃

·高考作文精彩结尾20例

·题记精选

·高考作文素材之课本篇课本作文素材抒情篇

☆☆☆☆☆更多... 散文阅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审题要领

·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散文阅读表达技巧解题策略

·科技文阅读的设题特点与答题技巧指津

☆☆更多...

古诗鉴赏

·浅谈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虚和实

·唐人送别诗赏析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鉴赏

·诗歌表达技巧具体鉴赏

·2007年全国共19套高考题诗歌赏析01

·2007年全国共19套高考题诗歌赏析02

·高考古诗鉴赏精讲精练

·高考古诗词鉴赏分类解题指导

☆☆☆☆☆更多...

名句默写

·广东高考大纲要求的古诗文背诵

·高中语文新教材名句名篇一网打尽

·苏教必修背诵篇目整理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

·04-08五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汇总

·19--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名句默写汇总

☆☆☆ 更多... 文言阅读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拼音排序)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更多...

文学常识

·文学、文化常识训练

·文学体裁常识复习大全

·高中文学常识之作家作品

·与教学大纲规定背诵篇目相关的文学常识

·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外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高中文学常识分册汇编

·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测试及

☆☆☆☆☆更多...

扩展语句

→仔细审题,揣摩原句意思。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句式、表达方式、重点等方面的要求,紧扣要求去扩展句子。

·扩展语句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考语句扩展精练(学生版)

·高考语句扩展专题突破

·2008年高考扩展语句例说

·压缩语段扩展语段练习

·扩展语句答题技巧

·扩展语句备考和练习

☆☆更多... 压缩语段

→以考查概括、归纳、整合为重点,取材贴近当代生活,尤其是反映科技、考古、艺术等有价值的材料。

·高考复习语言运用之压缩语段教师版

·2008年高考压缩语段题考练指要

·1997-2006年高考语文分类解析压缩语段题

·压缩语段答题技巧

·压缩语段方法

·高考压缩语段练习题

·压缩语段解题思路

☆☆☆更多... 变换句式

→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短句与长句、陈述句与反问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散句与整句的变换。

·选用和变换句式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题

·句式变换强化训练及

·句式变换复习指导

·句式变换答题技巧

·仿用、变换句式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变换句式练习

☆☆☆更多...

连贯得体

→呈现生活化特点。如漫画、提取、拟写手机短信、公益广告、对联、衔接词、颁奖词、请柬、贺卡。

·串词的拟写

·衔接词的特点

·衔接词解题思路

·编写手机短信

·编写宣传标语

·编写贺卡词

·题写赠言

·拟写广告词

→不单独考查概念,考查是否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运用某种修辞方法进行表达。“正确运用”是考查核心。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拟、借代、对偶

·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辨析易混的修辞格

·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

·备考档案专项之修辞篇以及练习题

·几种易混修辞方法辨析

·常见的修辞方法

·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

☆☆☆☆更多... 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经常与修辞结合在一起考,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

·2008年高考仿句题汇编

·仿用句式解题方法及注意点

·软硬兼识形神兼备高考仿写题的解题方法

·“仿句”题技巧谈

·修辞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题

·仿用句式种类及解析

·高考仿句专题突破练习题

·仿用句式答题技巧

☆☆☆更多...

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 仿用句式 句式变换 诗歌鉴赏 筛选信息分析与综合

字词 文言文 现代文 作文

给你一个网址自己找

百度我把,我老师有总结,但有很多重复的

高考语文应试策略语言表达篇:考试题型详解

·语言表达新题演练版(30分钟)人教整理

语言表达一般设两三道题,可考题型如下:

解题思路:前三种题型不同在于限定字数不同,先通读原文,弄清中心(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何种效果。效果、作用、意义如果在文中不占重要位置可忽略不计),再根据中心筛选重要信息(一般是只抓句子主干即可),根据要求的字数,整理组合。第四种情况,主要围绕题干规定的内容筛选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即可。

2、扩展语段:典型题型是:①给一个词例如“免疫力”,让考生在不同语境下,从不同方面进行扩展;②给你一句话进行扩展。

解题思路:题型①:仔细揣摩将要扩展的词的含义,弄清应该描写还是议论,根据语境要求以此词为重要叙述对象(主语)按要求进行扩展。注意:描写要生动具体,议论要有说服力,且要围绕中心话题展开;题型②:根据特定语境,适当加入修饰语,来突出具体的氛围、事物的特点或思想感情。

3、长句变短句:①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主干,成句(有时也加一些定语,这种定语往往不能成句,只能依托于主干,加不加视具体情况而定);②将其余修饰成分按层次关系分成的单位组合成句子;③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因果、逻辑)加以组合。

4、短句变长句:①先弄懂各句的意思;②找出可以做主干的一句话;③将其他句子改写成定语或状语形式按一定顺序(时间、空间、因果、逻辑)依次组合在修饰成分上。

原则:①不能改变原文语意;②不能过多增删词句;③表意要清晰,有一定顺序;④长句变成的短句应该是由一组表意明晰的短句组成的复句;⑤短句变长句应变为一个长单句(只有一组主谓宾)。

6、整散句变换:散句变整句,将前后句式不一致的句子变得一致。(主要是变换为排比句和对偶句)

7、重组句子:题型往往是变换了·文言文解题技巧原句中的陈述对象(主语)来重组。

解题思路:此类句子通常是因果关系,出题者借主语的改变,实际上是想将因果关系加以颠倒,让你在不改变原意情况下来进行重组。所以解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关系或句与句的关系,弄明白哪部分是因,哪部分是果,哪部分应在前,哪部分应在后,再进行重组。还要注意重组的开头(词或句子)要与相应的内容衔接,不能按原句生搬。

8、换境式题型:给出一个事实或者一句话,要求变换不同的场合语境,说话人或说话对象,在不改变原意情况下进行表述。解题思路:认真审题,根据题干要求通过推敲说话人和说话对象的身份、性格、文化程度以及具体的情况在表达态度、口吻(委婉或强硬)上,称谓、时间、地点上下功夫。切忌:抛开题中已给句子,另起炉灶。

9、仿写:注意,仿写句要与例句句式一致,语意和谐,修辞一致,内容和思维方式一致,仿写要合情合理。另外,有的要求在仿写后进行总结或阐释哲理的,要根据仿写内容抽象出道理或阐释一定的哲理。

11、补写:要求在语段中间补写一段或一句话,注意补写句要与上下文句式、语意协调一致,而且要留意题干要求和文中的标点。考生还应注意,近几年出现的书写公益广告、短信、给加过渡句等题型都加强了对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考前要充分复习,做题时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公益广告要有启示性、教育性,一般以句式对称的两句话为好,还要注意文采和表达效果。短信要积极向上,句式整齐,内容合理。给加过渡句要注意语意与上下内容衔接,字数不多。

12、图文转换题:一般是给出一个图表或标志,让考生就图表或标志的某一方面进行叙述,常见的题干问法是“以上图表或标志说明什么”或“叙述图表中反映的情况”,解答时都要从图表或标志中反映的内容或构成的部分出发,以此作为;如果问“得出什么结论”或“看出了什么”则要根据图表的内容像归纳中心一样挖掘出本质的东西。答题时叙述图表要确切,得出结论要合理。

13、句子衔接:①一般句子衔接辨析角度:陈述对象(主语)要一致;句式要一致;中心句(段首句或段尾句)要与下文或者上文语意一致;中间句一定要瞻前顾后;关联词语要搭配得当并与句意一致;问答句中,肯否要照应,不要一面对两面;排序要照应;写景句要与句中的感情基调一致。(注意:音节和谐除了要求句式一致外,还有句末压韵)。②排序题解题步骤: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看哪句与哪句关系密切(抓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语、照应性词语);整体排序。

新高考语文考什么?怎么考

·高考压缩语段类解题思路

新高考语文考什么?考题会有哪些变化?

变化1 命题将更加科学,更注重考察能力

这里的"能力",一方面是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与此相关的思维的能力。

以前的语文考察更注重知识的掌握及其熟练程度,今后的高考仍然会考察知识方面的内容,但比重可能会有所减少,而且考核方式也可能从考察记忆转化到考察运用。

估计未来几年,高考语文的命题将从过多依赖经验,转向适当运用先进的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比如,如何提高语文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命题如何设定适当的区分度和难度系数,怎样的题更能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种题型如何搭配,等等,都将会有更科学、更有可作性的设定。

现在全国卷和各省市卷的命题有很多是依赖题库的,而多年建立的题库覆盖的范围偏窄,不足以支持高考语文的改革。因此一些省市可能会致力于题库的建设和扩容。

现在高考语文命题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依赖的材料主要是文学方面的,也就是"文学化"太过了。这当然也受制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状况。

专家认为,中学多学点文学是可以的,但不能都是文学。"我看到去年某市的语文卷,六七道大题全都是文学类的,很少涉及其他领域。这恐怕就不太合适。"

其实这几年有些省市的语文高考已经注意到这一偏向,逐渐拓宽命题的材料来源。比如2013年的全国卷和一些地方卷,命题材料覆盖面就比以往要宽得多,除了文学,还有哲学、历史、科技、、经济、时政等。估计这也会是今后改革的一个方面。

这是多年来语文高考的弱项,现在越来越受到质疑。

几年前曾有专家呼吁,语文高考特别是作文命题,要适当往理性靠拢。2013年全国卷的阅读题,就采用了"非连续文本",给一组材料,观点并不连贯,甚至彼此相左,让考生去辨识、归纳和发挥。

专家表示,新高考语文试卷中这种"非连续文本"材料阅读题会增加,而且分值不低。"有点类似于考(课程)的'申论',看重的是思辨能力。可见命题者开始重视朝理性考察这个方向努力。"

现在的学生大量使用网络,思维碎片化、化的现象非常常见,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语文对此责无旁贷,一定会想办法去和改善。

变化4 有意识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专家认为,现在的语文课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读书很少,学过语文却不怎么喜欢读书,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素养更无从谈起。

"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有针对性的。"

近年来已有个别省市高考语文开始重视考察读书的情况,甚至围绕课外阅读情况的考察来设计试题。 如2013年四川卷就有这样的题: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题其实就是考文学修养和阅读面,考表达能力,也是微写作,非常好。"我相信类似的考察读书情况的命题,在今后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肯定会增多。"

与此同时,阅读材料的量也会大增,需要考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否则就可能来不及做完。 "这就涉及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都是精读课,一定要有略读课,让学生学会自读,再加上广泛的课外阅读。既要有阅读量,又要有阅读面。否则,阅读量上不去,高考可能来不及做题;阅读面上不去,来得及做也考不好。"

变化5 作文的改革,应当往理性靠拢

大家都知道,作文评判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不可能做到像数学那样,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在专家看来,今后高考作文还是会维持60分-70分之间的分值。

也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设计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写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

专家认为现在的高考作文题有的过于"文艺范",过于"小清新",今后的高考作文题目应当向理性靠拢。

"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几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未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者要让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

此外,如今高考语文几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题之后,再做作文,往往剩余时间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场。

变化6 文言文命题的改革 不满足于"读通"

因为现在强调重视"传统",很多人预测文言文"地位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将在高考语文改革中飙升,增加分量。但专家认为文言文比重"不会也不应该大增"。

"现在高考语文的文言文所占分值(除去作文)普遍已经达到40%甚至更多,这个比重不宜再增。道理很明白,现代还是用现代语言思考和交流,再说,文言文因为好'拿分',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精力一大半都给了文言文了,如果高考的文言文再增分值,就会加剧语文教学厚古薄今的失衡态势。"

高考前一个月,学生要重点掌握语文的哪些题型呢?

词语搭配,第二错别字,第三修改病句,第四,文言文的短文阅读,第五作文,这些题·上海高中语文背诵篇目型都是语文当中最经典的题型

掌握一下语文的文言文翻译,还有分辨字音以及古诗文阅读,说明文辨析,当然的还是作文这个题型。

首先要掌握语文的短篇阅读,翻译,作文。还有词语定义。长篇阅读,这些是加分项,必须要掌握住。

要掌握语文的文言文的题型,诗歌鉴赏,还有作文的题型以及现代文阅读,当然还有古诗文填空,这都是拿分的。

应该要重点掌握语文的文言文,还有诗歌和阅读理解的题型,而且作文也要多看一些范文和模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板。

中考和高考的语文题型都有哪些?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中考每个省题型应该都有所不同。

以吉林省中考语文为例,共三道大题,26道小题,全卷满分120分。

部分是积累和运用,共15分:主要是诗词、修辞手法,对联、字词读音正确书写等。

第二部分是阅读,共45分,其中文言文15分,包括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和课外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2篇25分,名著阅读1篇5分。

第三部分是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包括综合性学赋得自君之出矣习10分,即写100字左右的给材料短文。写作50分,500字左右,一般是记叙文。

高考一卷共四道大题,22道小题。全卷满分150分。

部分是现代文阅读,36分,分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种文本阅读;第二部分是古代诗文阅读34分,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第三部分是语言文字运用,填词填句修改语病、压缩文字等。第四部分是写作,一般是议论文,近年出现发言稿、演讲稿等。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高考山东:作文题为体育之效。

作文要求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是:17年4月,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老师分析有专家主张高考语文分为两段时间,一段是考作文之外其他试题,按规定时间交卷后,开始考作文,这样就保证作文有充裕时间。该命题深意:

青岛为明学校语文组教师曹春梅告诉记者,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作文命题“守正创新”,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作文材料亲切平实,问题设置清晰平和,在思辨创新中凸显语文学科特色。体育素材的选取,重在帮生思考体育之于“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价值。

“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赞扬体育精神,认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材料属于整体单一型,有半文言色彩,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材料立足体育之‘体’,何尝不是谈强国之‘体’。”曹春梅说。

高考专升本语文考什么内容?

☆☆☆更多... 常见修辞

高考专升本相对来说难度不大。成考专升本的考试科目比较少,只考、英语变化3 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专业基础课三门课程,在高考考试中,简单的题目占比大概在百分之七十左右。专科生是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只要大家认真复习,还是很容易通过的。成考专升本的录取分数线在150分左右,满分450分,还是比较容易通过的。那么高考专升本语文考什么内容?下面教务老师将为你解答,具体如下:

高考语文题型及解题技巧有哪些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1、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要看重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点击查看: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模板及解题技巧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2、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细微处要搞清楚。

3、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4、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5、古诗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6、名句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看清四选三,还是三选二,还是全做,记得牢,拿得准,写得对。

7、阅读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8、语言表达题

1.语病修改。从语病、简明、连贯、得体角度考虑。首先判断要准确,动小手术(增、删、调、换),不改变原意,表述要规_范,注意审题,不要把正确的改为错误的。

2.仿写。明确评分要点,要求严格按下列要点进行仿写。①内容合理(上下文意衔接、情调一致等);②句式仿写(句式结构一致、运用手法一致等);③修辞上,注意比喻和排比手法;④符合题目要求,尤其特殊要求;⑤语句通顺(否则扣分)。

3.扩展。①必须体现题目的明示要求和暗示要求(明示要求有的在题干上,有的在语言材料中),如2000年“歌声”一题,明示要求:以“歌声”为重点,“不少于30字”;暗示要求:要体现二者的别,要以描写为主,构思新,文笔好。②表述要通顺,不漏字,不重字,不出现语病,书写认真。

4.压缩语段。①理解和归纳是压缩的前提和基础;②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和限制。高考往往强调有侧重的压缩;③合乎题干要求,要点全面,通顺。

5变换(选用)句式。①明确变换的原则;不得改变原意。②注意把握原句的句间关系。③语句要通顺。

6.得体、连贯题。要根据要求来作答。

答题技巧:

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

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

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有备无患。

9、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10、续写:典型题型是或给出一段话让你提出中心,(由此可见,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结论是)或给出一段话的中心句,让你来进行续写,扩展中心句的内容。解答此题一定要沿着已知内容的思维方式表述,不可另起炉灶。、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结尾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

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行的正;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4.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新高考语文题型有哪些改变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新高考语文题型有哪些改变介绍如下:

4、认真检查

个变化,实用文类文本阅读题中将历年所选的类阅读材料变成了科普类阅读材料。高考语文全国卷在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上,起初所选择的阅读材料是传记,从2007年考到2016年,考了10年;接下来是,从2017年考到2021年,考了5年;今年换成了科普类文章。高考语文全国卷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上的这种考查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第二个变化,文学类本阅读题中将延续了五年的阅读题变成了散文阅读题。从阅读难度上讲,这种变化有提高难度的倾向。

第三个变化,将文言文阅读题中的文化常识辨析题变成了实词解释题。对于这一变化,有人认为是回归以前的考查路子,但笔者不认为是这样。为什么呢?

因为考纲明确规定,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既要考实词,也要考文化常识,但由于受题量的限制,这两个考点显然不能同时出现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因此,对这种考法更恰当的理解应该是两个考点轮流考查。不过,今年的这种考法明显有降低文言文考查难度的倾向,这倒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一个情况。

第五个变化,将语言文字运用题中题组一中的三道选择题变成了两道,且这两道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成语填空题,一道主观表述题。

第六个变化,将语言文字运用题题组二中的两道题变成了三道,且题型也有变化:一道语境补写题、一道仿写性的下定义类考题、一道病句辨析与修改题。

语境补写题是语言文字运用题题组二中的一道老题型,这次没有任何变化。

仿写性的下定义类题是新题型,但从考点上看,依然是老题。为什么呢?因为这道题的考点有两个:一个是仿写,一个是下定义。

病句辨析与修改,单从这名字上大家不难看出,也是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老题,但今年的考法变了,有原先的选择题变成了主观表述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