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页码如何设置右对齐?
论文如何让学校名字对齐 论文学校名称字体
论文如何让学校名字对齐 论文学校名称字体
word2007目录页码不对齐怎么办
word的自动生成目录功能为我们省了很多时间,但是作不好的话就会适得其反--浪费时间。说实话,过去我不喜欢word的那些自动编号等功能,所以我的word一概关掉那些自动功能。但是自动目录我还是偶尔用一下。但是如果利用word的“样式”中的“标题1”、“标题2”...等就会很麻烦而且在标题的前面有个黑点(我看着非常难受!!!),因此,我摸索一个简单的办法,供大家交流。
(以下设你已经完成了文档的全部输入工作!)
一、到文档开头,选中你要设置一级标题的文字内容,设置好字体、字号等格式,然后选择菜单中的“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大纲级别”设为1级!(关键步骤!)-“确定”。(注意:此过程中,要设为一级标题的文字始终处于被选中状态!呵呵,说的多余了^0^,不过有时候会被忽略的。)这样个一级标题就设置好了。用同样的办法可以设置二级、....标题,区别就是在“大纲级别”里相应选择2级、3级...等。
二、然后就简单了,用刚设置好的一级标题去刷其它一级标题(怎么,格式刷不会吗?这个简单。发我或者是问同学!),其它级别标题依此类推。
三、光标放到想插入目录的位置(一般放到文档前比较好),点“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格式”(默认的是“来自模板”,但是这时候没有前导符,可以先选择“古典”,然后把“显示页码”和“页码右对齐”都选上,且选择一种“前导符”),右边的“显示级别”选择你前面设置过的目录级别首先,单击参考文献前面的任意一个自动编号,就可以选中整个参考文献列表。(可少但不能多!),按“确定”!!OK啦。
五、至于目录的行距太大或太小,则只能选中全部目录,然后在“格式”-“段落”里设置“行间距”了,与编辑正文的方式一样,不罗嗦了。
目录后面的数字怎么对齐啊!!
另,那些…,也可以用定位点设定里的”前导符”弄出来
Word中目录怎么对齐
word中通过修改调整不同基本的目录所对于的样式即可解决
wps好久没用了,自己试试吧
论文WORD的目录怎么对齐?
你是用的自动生成目录,插入的目录吗?如果是,那么在样式与格式里面有个目录格式,右击修改,可以在里面统一修改。
如果是自己手打的,那么在页码的那个地方应用右对齐制表符(注意每一样制表符插入的位置要一样)然后将光标点在页码的前面,按一下Tab键,就可以了
如何在WORD中使目录的对齐?
在Word中,自动生成的目录,其右侧页码自动对齐,其设置方法:
一、设置标题格式
1、选中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
2、单击开始选项卡上的标题1,如图所示;
仿照步骤1、2设置二、标题(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注释部分间空两行;②应列明期末论文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参考文献”采用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日语、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0.5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目、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其格式为:期刊类:著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期号)。书籍类:著者.书名[M].城市名:出版社,年份,页数。网络类:著者.题名[EB/OL]. al”(斜体)。格式为标题2、标题3。
1、把光标定位到需要插入目录的位置;
3、弹出目录对话框,选择目录选项卡,选中页码右对齐,之后进行相关设置后,单击“确定”耿钮,文章的目录自动生成完成。
一、设置标题格式
1、选中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
2、单击开始选项卡上的标题1,如图所示;
仿照步骤1、2设置二、标题格式为标题2、标题3。
1、把光标定位到需要插入目录的位置;
3、弹出目录对话框,选择目录选项卡,在制表符前导符处选择一种类型,进行相关设置后,单击“确定”按钮,文章的目录自动生成完成。
那个word文档写文章的目录时页码怎么对齐啊
你试一下下面的这个方法:插入-----索引和目录----目录。里面可以设置你要添加的目录的样式等。后面的页码是对齐的。
这个好像是将文档编辑好之后再添加目录,这样将自动生成后面的页码。
你试试看吧,希望能帮到你。
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在WORD里面如何让目录的页码对齐?
在WORD中,让目录的页码对齐的方法:
一、设置标题格式
1、选中文章中的所有一级标题;
2、单击开始选项卡上的标题1,如图所示;
仿照步骤1、2设置二、标题格式为标题2、标题3。
1、把光标定位到需要插入目录的位置;
3、弹出目录对话框,选中页码右对齐选择框,单击“确定”按钮,文章的目录自动生成完成。
在插入目录对话框中勾选“页码右对齐”,如果没有改正过来,用以下方法:
分两步,
1、在插入目录对话框中,“常规”中选择“正式”;
2、生成目录后,重新进入插入目录对话框改回“模板”,重新设置“目录X“的样式。
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主题名称什么的在中间居中就好2、论文摘要和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
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
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
是的主体。
6、结论
7、参考文献和注释
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
1、本科格式要求
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纸。A4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
有的学校是学校安排有的是老师安排,具体情况还需根据自己所在学校而定。
3、论文格式的字体
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纸型及页边距
页边距
7、装订要求
从简要求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眉
(1)设置:1.4cm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3)分割线:3磅双线;(4)内容:××学院本科期末论文,居中。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4):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每个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5)正文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 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10.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6)注释注释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日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9号。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1](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英文句号)。[2](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英文句号。
首先要明确论文的格式要求
然后参照下面的方法做即可
步:有时候拿着一份文档,可能它本身已经有一些格式了,但是却有点乱,这时候一点点地改反而费事。
第二步:设置全文格式(字体、字号、行间距)
选中文本-右键-字体
第三步:设置一二标题格式——(大纲级别、段前段后、缩进、字体、字号)
一级标题大纲级别1级,左对齐,段前段后各1行,左侧缩进2字符,三号黑体或微软雅黑
标题大纲级别3级,左对齐,段前12磅,段后6磅,不标尺列弄出来,在右边加一个向右对齐的定位点缩进,13号黑体或雅黑
作步骤:
第四步:插入目录
第点插入目录-根据需要选择显示级别五步:页眉页脚页码设置
不同页面想显示不同页眉(或者有点小伙伴不知道如何在首页不显示页眉页码)都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注意分节!!
第六步:制作封面
这里就看你自己的需要了,一般单位/学校名称、logo、主题、参与人员是少不了的
Logo及名称可放置左上角或者右上角
人员什么跟在主题什么的之后或者放在右下角
,还有一些小tips分享给大家:
1.善用格式刷;
2.善用F4—重做上一步骤;
3.标点符号查找替换(有时候手里的word可能有些事从pdf里粘贴过来的,不是很人性化,中文的标点都变成了英文标点,这时候批量查找替换很重要);
5.如果需要打印的文档,英文及数字选择Arial字体,如果是电子版尽量还是Times New Roman
6.如果打印文档,可以选择五号字体18磅间距即可。
在页眉处插入表格,然后左边单元格设置左对齐,右边单元格右对齐就好了!~
问题六:论文的一级标题到底是居中对齐还是靠左对齐?我看有的都是在左边 一级标题一般是居中通过插入文本框的形式来做,文本框边框颜色选无。
脚不着地面吗
愿你在夜的欢乐中安睡
带进了幽深荒芜的厌倦之原,
去包围那论文标准格式整理只雌鹿,举枪瞄准。
脚下
他的你抬头时的的绪哈哈
把“+章名放在一起,中间用空格隔开
word怎么对齐目录?这个视频告诉你!办公软件实用技巧。
2、单击引用---->目录---->插入目录,如图所示;你是用的自动生成目录,插入的目录吗?如果是,那么在样式与格式里面有个目录格式,右击修改,可以在里面统一修改。
如果是自问题七:如何将word中上下两行文字对齐? 点击一次标尺己手打的,那么在页码的那个地方应用右对齐制表符(注意每一样制表符插入的位置要一样)然后将光标点在页码的前面,按一下Tab键,就可以了
大学论文的名字信息就写在第1章就好了,那第1张的右下角写上就了。用正楷写。
一般来说,论文的名字是写在标题的下面。扩展资料论文名字一般是写在标题的'下面,如果论文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应该将所有人的名字按照顺序写出来,字体应该是四号仿宋,介绍作者的时,字体应该是五号宋体。
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格式如下 XXX(姓名)(单位名称 省市 单位所在地二级标题大纲级别2级,左对齐,2010word版本里是在引用里,我记得以前的版本里在插入里段前段后各0.5行,不缩进,号黑体或微软雅黑邮编 )
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格式如下 XXX(姓名)(单位名称 省市 单位所在地邮编 )
问题一:段落格式使用的是两端对齐还是左对齐? 使用两端对齐。
A4纸:297mm×210mm。问题二:用word写论文,设置了全文(标题和正文)两端对齐,现在想要正文部分首行缩进,该怎么作呢? 20分 先用鼠标单击“格式”,然后看到“特殊格式”这一个项目,选择“首行缩进”这一个项目可以了。
问题三:这个要怎样做到中英文都两端对齐呀,试过了分散对齐和两端对齐的格式都是不行,求帮帮忙我要赶紧交论文了 20分 把论文的题目那页WORD传附件上来,让网友帮你弄。
问题五:word两栏排版问题:如何让两栏上下左右对齐 这个两栏排的对齐方式是自动的,默认都是左栏满后再写右栏
你可以在分析末尾插入一个连续分节符,这样在一页会自动左右栏对齐
中间部分要对齐,可以在左侧要划分到右栏的位置插入分栏符,强制对齐
出现一个制表符号
拖动它到合适位置
然后按一次 Tab 键
回车,再按 Tab 键
上面的文字也对齐了,百度都有这功能了,哈哈!
问题八:论文的公式编辑有啥技巧吗?怎么快速排版? 100分 选左对齐,不要选两端对齐
问题九:word中如何让文章标题居中 你选定标题,然后点工具栏里面二、自动生成目录三个A旁边那几个按钮就可以拉
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对齐
如果这一页和上一页想显示不同的页眉或者页码想从新开始,请在上一页末插入分隔符!分隔符请选择分节符。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对齐1
步:用鼠标全选中要进行编号的参考文献,然后右击鼠标右键。
第二步: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找到“编号”选项,点击进入。
第三步:在“编号”选项中,找到论文对应的编号格式,并选中编号库中相应格式。
第四步:点击参考文献的编号形式[1]这种,就会自动编号如下,但是会出现如下的空格。
第五步:在选中参考文献的状态下,点击鼠标右键,弹出下列的快捷选项。
第六步:点击“调整列表缩进”,在弹出的选项卡中将“制表符”转为“空格”。
第七步:点击“确定”后,之前的空格就会消失了!
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对齐2
之后我们有两种调整的方法;可以在调整列表缩进—文本缩进里设置,也可以在段落—缩进—特殊格式里进行设置。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我们要做的都是把这个数字(文本缩进或者悬挂缩进)调整到合适大小,使参考文献的第二行与行刚好按要求对齐。
但是,如果我们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去试的.话,是很耽误功夫的。所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快速找到合适缩进量的方法。
快速确定文本缩进量
首先,把光标放在某一个没有对齐的文献前面(即文献前面的空白处)。
鼠标左键单击标尺下面的角,按住不放。同时,按住键盘上的Alt键,往左拖动角如何把word文档内的目录对齐?,直至光标所在的那一行文献上下对齐。
然后,我们选中这个已经对齐的参考文献,在段落中查看对齐时的文本缩进量是多少。
,按照前面介绍的方法,将所有序号选中后,调整文本缩进量或者悬挂缩进量。这时,参考文献就全部对齐了。有必要的话,我们还可以对某些参考文献再做针对性的调整。
正规的论文格式应该是这样的: 1、篇名 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篇名,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篇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2、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 2.1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译文的署名,应著者在前,译者在后,著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短文,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2.2 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示例: ZHANG Y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2.3 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2.4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示例: 熊易群1,贾改莲2,钟小锋1,刘建君1 (1.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系,陕西 西安710062;2.陕西省教育学院 教育系,陕西 西安710061) 3、摘要 论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过200字,以楷体字排在作者署名与之间。英文摘要的内容一般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文摘要前以“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以“Abstract:”作为标识。 4、 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标注。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多个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应一一对应。中文前以“:”作为标识;英文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示例: :《左传》;语言艺术;修辞;交际语言 5、分类号 应按照《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对每篇论文标引分类号。涉及多主题的论文,一篇可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1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分类号排在之后,其前以“中图分类号:”作为标识。示例: 中图分类号:A81;D05 6、文献标识码 按照《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每篇文章均应标识相应的文献标识码:A 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B 理论学习与实践总结;C 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D 动态性信息;E 文件、资料。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示例: 文献标识码:A 7、文章编号 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可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编号。文章编号由每一学报的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及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等5段共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其中文标识为“文章编号:”。示例: 文章编号:1672-0059(2003)01-0001-03 8、收稿日期 8.1 收稿日期是指编辑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时可加注修改稿收到日期。 8.2 收稿日期采用数字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标注,以“收稿日期:”作为标识,排文末,并用10字距正线与正文分开。 收稿日期:2003-08-18 9、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基金项目排在收稿日期之后。示例: 基金项目: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96BJL001) 10、作者 对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等作出介绍,其前以“作者:”作为标识。置于收稿日期(或基金项目)之后。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可以在同一“作者:”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示例: 作者:乌兰娜,1968年生,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博士。 11、正文 11.1 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用①,以与注释号区别。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11.2 用字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简化字应执行出版署和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1992年7月7日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11.3 标点符号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标点作为标识的用法另据后文规定),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余都应紧接文字后面,不能排在行首。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句末尾不用句号。著作、文章、文件、刊物、报纸等均用书名号。用数字简称的会议或,只在数字上加引号;用地名简称的,不加引号。外文的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 11.4 数字使用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均采用数字。年份不能简写。星期几一律用汉字。非公历纪年用汉字,并加圆括号注明公元纪年。多位的数字不能移行。4位以上数字采用3位分节法,即节与节之间空1/4字距。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以“万”、“亿”作单位。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应使用汉字。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所表示的概数均使用汉字数字。 11.5 插图和照片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图中文字与符号一律植字。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1字;图序以数字连续编号,1图者于图题处标明“图1”;图题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图一般随文编排,图较多时也可集中排在文末或其他适当位置。插图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图旁应串文。图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插页图版可另编页码,并在图版上方标识文章篇名和所在页码。 11.6 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尽可能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排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1字。表序以数字连续编号,1表者,于表题处标明“表1”。表内数据一律采用数字,个位数、小数点位置应上下对齐。相邻行格内的数字或文字相同时,应重复填写。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格的横向尺寸不超过版面2/3者,表旁应串文。表需卧排时,应顶左底右;需跨页时,一般排为双面跨单面;需转页时,应在续表上方居中注明“续表×”,表头重复排出。 11.7 文稿中的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 11.8 文稿中的数学公式应简明、准确地表达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另行编排,主辅线须区分清楚。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某些公式也可夹在文句中间。数学公式的编排,应遵循量、符号的书写规则。 11.9 每篇文章应尽可能排在连续页码上。确需转页时应在当页最末一行标点停顿处注明“下转第×页”;在接转部分之前注明“上接第×页”,字体与正文区别,加圆括号。转页应尽可能少,并不可逆转。 11.10 分期连载的长文,应在每期篇名之后加注连载序号,文末加注“待续”,最末一期加注“续完”。 12、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认为需要感谢的组织或个人表示谢意的文字,排于注释及参考文献之前,字体应与正文有所区别。
Word 目录页码无法对其对齐采纳哦选中文本-右键-段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