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例年高考数列题型总集_高考数列例题及解析
例年高考数列题型总集_高考数列例题及解析
例年高考数列题型总集_高考数列例题及解析
1-12题,满分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16题,满分20分。
三题型三解三角函数问题、判断三角形形状、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解答题:每小题满分1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21题,满分60分。
22-24题,满分10分。
请考生在22、23、2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题计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一般解答题题型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从17-21题分别是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统计、立体几何、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
17题一般考查解三角形、三角函数或者数列,复习时,同学们要注意重点题型和方法的掌握;
18题概率统计,原本各省市都是简单题,然而全国1卷可能有点区别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同学看几遍都看不懂,而解答它非常简单,同学们在复习时,要重点关注这类理解题,否则一下就丢掉12分。
19题,立体几何,一般是中等题,同学们在平时训练中多注意辅导线的作法,很多同学考场上怎么都想不到;
20题,圆锥曲线,解答题分步骤解答可多得分存在计算黑洞,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特别加强计算;
21函数与导数压轴题。
题型一运用同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和、、倍、半等公式进行化简求值类。
①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题型二运用三角函数性质解题,通常考查正弦、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最值、对称轴及对称中心。
扩展资料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②降幂扩角使用“三合一定理”。
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4、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
5、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高考数学大题6大题型是:
1、三角函数、向量、解三角形
(1)三角函数画图、性质、三角恒等变换、和与公式。
(2)向量的工具性(平面向量背景)。
(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背景。
重视三角恒等变换下的性质探究,重视考查图形图像的变换。
2、概率与统计
(2)茎叶图。
(3)直方图。
(4)回归方程。
(5)(理)概率分布、期望、方、排列组合。概率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考查等可能 性、互斥、的概率计算公 式,难度不算很大。
3、立体几何
(1)平行。
(2)高考数学六道大题的题型是: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函数,数列,解析几何。垂直。
(3)角。
(4)利用三视图计算面积与体积。
(5)既可以用传统的几何法,也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法向量等。
4、数列1、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要说学数学的真正效果,它不是体现在应试教育上,而是将来自身的思维上。
(1)等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是考查的热点,数列通项、数列前n项的和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文理科的区别较大,理科多出现在压轴题位置的卷型,理科注重数学归纳法。
(3)错位相减法、裂项求和法。
(4)应用题。
5、圆锥曲线(椭圆)与圆
(1)椭圆为主线,强调圆锥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突出韦达定理或值法。
(2)圆的方程,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3)注重椭圆与圆、椭圆与抛物线等的组合题。
6、函数、导数与不等式
(1)函数是该题型的主体:三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复合函数。
(2)函数是考查的核心内容,与导数结合,基本题型是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 值(极值),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对参数取值范 围、根的分布的探求,对参数的分 类讨论以及代数推理等等。
(3)利用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性质。
1、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一类函数(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它们的本质是任意角的与一个比值的的变量之间的映射。
②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角之间的互化。2、概率。它是反映随机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随机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
3、立体几何。是3维欧氏空间的几何的传统名称,因为实际上这大致上就是我们生活的空间。一般作为平面几何的后续课程。
4、函数。数学术语。其定义通常分为传统定义和近代定义,函数的两个定义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叙述概念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近代定义是从、映射的观点出发。
5、数列。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一列有序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6、解析几何。是一种借助于解析式进行图形研究的几何学分支。
学习数学重要性:
2、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培养逻辑思维重要渠道,可以说我们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有数学这门学科在做强有力的支撑。
高考数学常考的大题分别是三角函数或数列,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数列时,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的等数列。必修一:与函数的概念(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立体几何、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文科:选修1—1、1—2。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理科:选修2—1、2—2、2—3。
选修2--1:1、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
选修2--3:1、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高考必考,10分;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不单独命题;3、统计。
关于2023高考数学乙卷考试范围是什么如下:
以下是根据历年高考数学乙卷的考导语:高考数学就是多题型的考试,需要考生多做多总结,数学网整理了高考数学题型:多做典型题多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提升。接下来我将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欢迎大家的借鉴参考!希望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试范围,进一步详细列出的主要知识点和题型:
一、函数与方程
1、一②解方程:解f'(x)=0,得方程的根。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函数的性质、图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关系等。
2、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函数的性质、图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关系等。
3、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图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关系等。
4、复合函数和反函数:复合函数的性质与求导、反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等。
5、立体几何中的函数:立方体、棱柱、棱锥等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与函数关系。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1、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等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以及在数列中的应用。
2、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基本步骤、证明思路等。
1、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应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特征,以及解三角方程和证明三角恒等式等。
四、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1、向量的概念与性质:向量的定义、加减乘法、模、方向角等。
2、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向量的共线判定、垂直判定、向量的投影等。
3、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方程:点、直线、曲线的方程与性质,以及平面上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五、概率与统计
1、随机与概率计算:随机的基本概念、概率计算、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等。
2、统计图表解读与数据分析: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的解读,以及频数、频率、平均数、中位数等数据的计算与分析。
六、导数与微分应用
1、导数的定义、计算、性质:函数的导数与导数的运算法则,包括常见函数的导数计算。
2、导数在函数图像、极值和曲线分析中的应用。
3、微分的概念与微分中值定理。
七、积分与定积分的应用
1、定积分的定义、计算、性质:定积分的性质、基本公式,以及常见函数的定积分计算。
2、定积分在几何图像、面积、体积和平均值计算中的应用。
以上列举的知识点和题型仅供参考,实际考试范围可能会因地区和年份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议你参考当地门或相关提供的文件和指南,以获取确切和的考试范围信息。祝你考试顺利!
在数学分析的学习过程中,极限的忠想相万法起看基础性的作用,板限的基本忠想自始至终对解决分析学中面临的问题起关键作用,而数列极限又是极限的基础.涉及到数列极限的问题有很多,包括数列极限的求法、给定数列极限存在性的证明等.
数列极限的证明和求解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数列极限反应第四,不等式。的是数列变化的趋势,其证明和求解也是数学分析题中的重点主要原因是甚证法与求法没有固定的程序可循方法多样,技巧性强,涉及知识面较广因此在数学刊物上常可看到这类文章,但大多是对某一些或某一类数列极限的证明或求解,很少系统地探索数列(4)综合题、三角题一般用平面向量进行“包装”,讲究知识的交汇性,或将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有机融合。极限证法和求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楼上说的不错,但有些不对
填空题4个 每题5分 共20分
解答题6个 各题的分值按照顺序(一般是但不一定是难度)分别为10,12,12,12,12,12分 共70分
08年和09年的试题较往年难一些,更注重思维,能力④结合性质求解,这是趋势!
你要是想问知识建议找本考纲通读,也可让老师帮你分析
补充一点,全国一绝不是最难的,只能算中等最多偏上,湖北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江苏浙江难的多了去了
轨迹方程的求解
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题型一般是:、复数、向量、数列、概率、三视图、线性规划、程序框图、函数图像、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等,从这些方面进行考察。当然每年都会有两到两个比较新颖的题目,例如选择题一题,一般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
⒊列出方程=0;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数学高考题型全归纳如下:
,函数与导数。
主要考查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
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主要考察对定理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
第七,解析几何。
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
针对数学高考强调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并形成记忆,形成技能。以不变应万变。
排除法、增加条件法、以小见、极限法、关键点法、对称法、小结论法、归纳法、感觉法、分析选项法。
2.填空题四大速解方法:
直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等价转化法。
3.解答题答题模板:
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
①不同角化同角
构建答题模板
①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 Asin(wx+)+ 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
②整体代换:将wx+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 x,y=cos x的性质确定条件。
③求解:利用wx+$的范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sin(wx+)+h的性质,写出结果。
④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对结果进行估算,检查规范性。
解三角形问题
①a化简变形; b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 c变形证1. 导数的常规问题:明。
②a用余弦定理表示角; b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 c确定角的
取值范围。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③求结果。
④再反思:在实施边角互化的时候应注意转化的方向,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全部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二是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恒等变形。
用向量工具求空间的角和距离。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找垂直:找出(或作出)具有公共交点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
②写坐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特征点坐标。
③求向量:求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
④求夹角:计算向量的夹角。
⑤得结论:得到所求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或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
①设方程。
②解系数。
③得结论。
(2)构建答题模板
①提关系:从题设条件中提取不等关系式。
②找函数:用一个变量表示目标变量,代入不等关系式。
③得范围:通过求解含目标变量的不等式,得所求参数的范围。
④再回顾:注意目标变量的范围所受题中其他因素的制约。
解析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①一般先②a确定ξ取值; b计算概率; c得分布列; d求数学期望。设这种情况成立(点存在、直线存在、位置关系存
在等)
②将上面的设代入已知条件求解。
③得出结论。
(2)构建答题模板
①先定:设结论成立。
②再推理:以设结论成立为条件,进行推理求解。
③下结论:若推出合理结果,经验证成立则肯。定设; 若推出矛盾则否定设。
④再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特殊情况、隐含条件等),审视解题规范性。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
①a标记;b对分解;c计算概率。
(2) 构建答题模板
①定元: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
②定性:明确每个随机变量取值所对应的。
③定型:确定的概率模型和计算公式。
④计算:计算随机变量取每一个值的概率。
⑤列表:列出分布列。
⑥求解:根据均值、方公式求解其值。
①a先对函数求导;b计算出某一点的斜率; c得出切线方程
②先对函数求导;b谈论导数的正负性;c列表观察原函 值; d得到原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2) 构建答题模板
①求导数:求f(x)的导数f'(x)。(注意 f(x)的定义域)
③列表格:利用f‘(X)=0的根将f(X)定义域分成若干个小开区间,并列出表格。
④得结论:从表格观察f(x)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
⑤再回顾:对需讨论根的大小问题要特殊注意,另外观察f(x) 的间断点及步骤规范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