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1”指的是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市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生注意了!
河北省学生新高考模式选科 河北省新高考方案对选科的要求
河北省学生新高考模式选科 河北省新高考方案对选科的要求
河北省学生新高考模式选科 河北省新高考方案对选科的要求
与前两批改革省份相比,8省市方案变化为统一采用“3+1+2”方案。在选考科目、赋分方式、招生制定、志愿填报模式和投档模式等方面,8省市则“存大同求小异”,堪称上海、浙江和山东方案的“综合升级版”。
赋分:主要借鉴山东的等级转换公式模式;
志愿填报:主要来自上海方案的“专业组(类)+院校”模式;
投档:借鉴自浙江方案。
各省根据原有高考模式、生源数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布局等因素,分别推出一些地方特色的政策。
高考综合改革,正式进入了向中西部推广的新阶段。而考生与家长最关注的,依旧离不开“考试怎么考”“成绩怎么算”“高校怎么招”等关键问题。对此,本文在梳理政策的同时,采访了多位考试招生专家。
【政策深解析】
一、3+1+2选科方式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
“2”: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
二、选考的12种组合
新高考3+1+2中,不分文理科,可以由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个3为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选科目,中间1为从物理和历史中2选1,2为从剩下的、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2门,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改革省市高考采用3+1+2模式。
新高考3+2+1模式介绍
“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之所以物理和历史必须二选一,主要在于,物理是高校理工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即使是不限制物理和历史的省份,大学很多招生专业也会要求选考物理或历史,否则不能填报)
“2”由考生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3+1+2”模式和传统文理分科,从目标导向、选择科目组合、考试内容上都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可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而传统的文理分科2种固定组合。
“3+1+2”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不同。
新高考科目3+1+2模式的好处
组合减少困惑减少: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
走班科目大幅降低: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
学校更易安排课程: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
学生学习更加稳定: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尽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门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
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下新高考是不分文理的,那么选科成了学生们的一个难题。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非常重要,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新高考科目怎么选科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什么是“3+1+2”模式?
“3+1+2”模式是指,考生高考满分不变,仍为750分,总成绩由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3”指的是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按照数学中的排列1、语文:满分为150分,通常包括选择题、阅读理解、作文等部分。组合,在新高考“3+1+2”模式下,理论上将有12种组合。
新高考的这种模式不再进行文理分科,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其中,物理的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我国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学科价值越来越高,未来前景将不错,也是理科能力较弱的考生的科目。
化学的难度低于数理,高于生物,要求考生拥有较高的识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历史则偏向记背,相对简单但知识面较广;地理在高中是文科,但在大学里属于理科,背诵比历史少,偏向理科,考题客观较易得分。则背诵较多,且实时更新,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每年试题变化较大,与实际生活相贴近,得高分不容易。
对于高一新生而言,以上这些内容是需要提前了解的,努力学习,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来不断比较,总结出自己的擅长科目,使自己在高考中更有优势。
根据河北省高考改革方案的草案,2考生的选科对高考成绩、专业报考甚至未来职业都有影响,选科时至少需要考虑以下7个因素:018年高考实行的是3+3X,就是语文、英语和数学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6门中选择3门。不过目前的改革方案终稿还没出来,是否施行还未知。
2、数学:满分为150分,主要涵盖高考后选专业才是真正的分水岭。选专业要看这几点。代数、几何、概率与新高考“3+1+2”模式,选科灵活性比较大,可选科却关系到高考报考专业,像“物化生”可报考90%专业,而“历政地”只能报考50%专业,所以对于新高考选科,我们也可以根据“专业”选科。统计等内容。
3、外语:满分为100分,一般考不同的专业对选科的要求不同,如医学相关专业通常需要同时选考化学和生物,如果选科没注意,则在未来报志愿时会收到限制。高考限选要求各省市一般都会公布。察英语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听力等。
高考是选拔高等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高考成绩是进入大学或其他高等学府的门槛,的成绩可以为学生争取到更好的升学机会,选择自己理想的大学专业。高考起到了推动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提高的作用。为了应对高考,学校和学生都会加强学习和备考的努力,促使学生全面提升知识和能力水平。
高考是选取人才、贡献的重要途径。通过高考选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为和的发展做出贡献,提升整体素质。需要注意的是,高考成绩并不代表一个人全部的能力和潜力,还有其他因素如兴趣、个人特长等同样重要。高考仅仅是一个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和选拔人才的方式之一。
众所周知,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的考试科目要求不一样,学生根据要报考的院系和专业所要求的必考科目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高考改革选科窍门,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static/uploads/yc/20211129/db62ef27834eeb7b065b7dc4dba2.jpg"width="484"height="300"/>
新高考改革选科窍门
1.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学科组合
在物理和历史2选1的时候,如果能够选择物理,那么未来选择专业的范围就会非常广泛,学生可以选择的专业比较多;但是如果考不出一个好成绩,可能只能被一所不太好的学校录取,未来就业可能就会比较困难;如果选择自己擅长高考通过一次统一的考试,确保了选拔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减少了其他因素对升学机会分配的不公。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无论其来自城市还是农村、富裕家庭还是家庭。的历史,虽然未来选择专业的范围比较狭窄,但是考出的分数可能会比较高,可以选择到更好的专业和院校,未来就业也没有必要发愁。
2.选择学科要注意自己的性别
有一些女生选择的时候,可能只考虑到就业范围,可能只考虑到一些好专业,忽视了自己的性别,如果女生选择的物生化学科,那么未来就可能会有很多男性进行竞争,有一些专业女生是明显没有任何优势的,需要与男性去抢饭碗,这样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女性一生的幸福指数。
1、选择性扩大
高考变成了新高考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不需要再局限于文理科,这样他们的选择就扩大了很多。可以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学习起来更加的轻松,在选科的时这个要看两个方面,方面:根据你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的规划。第二方面: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了解哪些科目学起来相对自己来说比较容易,是自己的突出科目。结合好这两个方面,定位出自己大学想要学的专业,了解报考这个专业需要必选什么科目,如果必选一科,另外两科选自己突出的就可以了。候,必须要程度的以挖掘学生潜能为目标。
2、录取方式发生变化
3、考试发生变化
学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自明年开始,招生的学校就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的学科专业基础需要,进行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
“3+3”模式
“3+3”模式:即指文理不分科,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之外,学生可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属于高考制度。但考生在选择科目时需要关注高校部分专业对于三门科目中的一门到两门会有特定要求,例如要求必须选修物理科目等。
“3+1+2”模式
“3+1+2”模式:其中“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新高考什么选科组合好
新高考3+1+2模式下,的组合是物生地组合。很多学生好奇,为什么物生地组合成为了的组合呢?因为在大多数学生心中,选择物理可供选择的专业更多一些。于是在历史与物理的选择上选择了物理。选择物理基本上就是偏理科的组合。物理本身的难度很高,如果再选择同样有难度的化学,学业负担可能会更重一些。于是选择了难度要低一些的生物,在搭配文科当中的理科“地理”,这个物生地组合就出现了。
2.史生地选科组合
3.物化生选科组合
河北高考不分文理科。
新高考选科模式有什么2023河北高考时间是6月7日-9日,正常情况下每年高考时间相同。据了解河北新高考改革从2018年入学高一新生开始,2021年已经进行了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河北2023年高考考试模式为“3+1+2”,“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日期 6月7日 考试怎么考:选考科目实行“3+1+2”模式 6月8日 6月9日
上午 语文(9:00-11:30) 历史/物理(9:00-10:15) 化学(8:30-9:45)地理(11:00-12:15)
下午 数学(15:00-17:00) 外语(15:00-17:00) 思想(14:30-15:45)生物学(17:00-18:15) 。
2023年河北高考难不难
河北高考试题难度全国排名第12名,属于较难水平。
从近十年高考试题难度来看,整体难度呈下降趋势。但是随着难度系数上升,高考录取分数线势必下降;与此相反,高考录取分数线必然会上升,因此河北2023高考的难度在2022以内保持稳定,难度系数与去年基本持平。
河北高考试题难度单单从试卷的试题本身来说,这个和每个人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和擅长的题目类型有关系,还和个人的临场发挥有关联,所有高考考生现场状态非常重要。
河北省高考全国Ⅰ卷的试题还是比较基础,没有太多偏难怪的题,只不过题型会有些创新,需要考生灵活应对。
高考的科目和分数根据不同的省份和政策有所异。但一般来说,高考共有六门科目,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是三门必考科目,每科满分为150分。
2、结合自身实力新高考的不同模式:
1、7选3模式:这是浙江省实行的模式,考生在高中阶段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七门科目中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作为必考科目。
2、3+3模式:这是上海等省市实行的模式,考生在高中阶段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六门科目中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作为必考科目。
3、3+1+2模式:这是河北等省市实行的模式,考生从物理和历史科目中选择一门作为科目,再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四门科目中选择两门作为再选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作为必考科目。
以上数据出自教育在线。
新高考的优点:
1、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科目和考试科目分析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科,不要仅从卷面成绩的高低进行判定,这样的误很大,尝试更多地依据排名,尤其是全省、全市的排名、判断自己各个学科的潜能与兴趣,综合确定具有优势的学科。。学生不会被迫学习自己不感兴趣或不擅长的科目,也不会因为分科而限制自己的发展方向。新高考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有利于每个人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2、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和全面发展
新高考促进高中教育改革,打破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强调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新高考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更多的科目,培养更多的能力和素养。新高考也引入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3、扩大高校的自
新高考扩大了高校的自,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培养目标,提出选考科目要求,有利于选拔更适合的人才。例如,理工类专业可以要求选考物理、化学等科目,文史类专业可以要求选考历史、地理等科目。这样便于高校更好地匹配专业和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问:新高考如何合理选科?
答:
1、专业导向科目4、综合科目:满分为150分。根据学生的选科情况来确定考试科目,一般有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一门进行考试。
虽然专业的名字都相同,但是不同学校对学生要求的学科也不同。同样的专业,有的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可能是必须选物理,有的学校要求就是选物理或者选化学。学生如果在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专业的话,那么可以直接导向科目组合,确定几种选择组合之后,就可以决定自己的选科。
看似只是高中选科目,其实也影响了我们高考如何报考大学的相关事宜。因此在选择科目这件事情上,眼光一定要放长远一些。不能只顾及眼前,也要考虑未来专业的选择。有些专业有哪些限制,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提前去了解清楚的。
学生基本上都有一点小小的偏科,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科目,也都有自己的弱势科目。像物理这一课,有的人学起来就非常轻松,老师一点就通,有的人学起来却非常苦非常累。每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学习成绩依然提不上去。
不过在正常情况下,即使是你的弱势科,也不能比班级平均分低太多。不然问题很可能就出在你自己身上。如果自己的强势科目与自己所选的专业能对应那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不能对应就尽量尝试其他的选科组合。
3、综合学校能力
虽然学生理论上有12种不同的选科组合,但大部分学校都不能提供这么多的组合,毕竟这对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要求极高,学校也不可能单独为几个学生另外开设几个班。并且这样也会造成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了解,大部分学校都是直接给出几个特定的组合,学生只能在这些组合中挑。基本上学校都会着重突出自己的强势科目,比如这所学校的物理教学实力非常强,老师也都非常有实力,可能就会以物理为中心展开各种科目组合。这样的学生还是尽量选择学校教学的尝试,可这样自己以后的成绩也会多很多保障。
选科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1、学科基础及提升空间
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学习亦是如此,因此要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学习基础的判断应该结合分数、排名来综合判断。
2、个人学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综合评判。
3、生涯规划
我们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往前可追溯至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这些都可以先落脚于选科组合。
建议在设定职业目标之前,学生应该多多参与实践,接触不同的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有机会进行职业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
4、高校专业招生要求
新高考选科下高校专业有不同的选科要求,一般分为不限科目、必选1门/2门、2门任选一门几种要求。高校专业录取直接与选考科目挂钩,因此高校招生专业要求在考生选择科目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学科学习难度异
在满足其他主要因素的同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科学习难易搭配。六门科目中物理、化学是普遍认为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如果同时选考则建议搭配一个学习相对容易的科目,不要人为的给自己增加难度。当然各学科的学习难度也是因人而异的。
6、中学客观情况对于偏文科的学生来说,史生地是比较受欢迎的组合。新高考当中,选择历史的学生基本是偏文科的学生。但是纯文科未来可供选择的专业不多。未来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有更多的专业可供选择。于是很多学生除了选择历史、地理以外,还会选择生物。生物、地理都是一些比较好的科目,偏文科的学生也可以这样选择。
由于师资力量、历史传统等因素,学校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学生在各科成绩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学校的优势科目。
7、其他因素
现阶段,家长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一方面希望考生的努力能够获得相应的收获,另一方面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这依赖于考生当年选科数据情况,一般很难预测。
我觉得应该是喜,因为本省出题,相对来说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1.查询高校限选要求是喜,因为本省出题的话,他会知道当地学校的一些教育质量和学习范围。在出题的时候或多或少的会偏向自己本省的学生,所以对待当地学生这是一件喜事。
我个人觉得是一件好事,毕竟本省的出题老师,一定会根据自己平时接触到的典型题来进行出题,这样一来真的能让考生们的成绩更好。
应该是都有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也许有很多学生是赞同的,也许有很多学生是不赞同的。
我觉得对当地的考生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跟自己平时做的题很可能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
是喜吧,因为本省出的题应该不会太难,很好做。
我个人是比较建议按兴趣选科,因为兴趣是的老师,会帮助学生在该科目上面更好地学习;再者就是因为感兴趣的科目一般都可以学得比较好一点,相对竞争力强一点。
“3”: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不分文理科);选感兴趣的学科。学习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因此只有学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才会真正学进去。
新高考的省市采取“3+1+2”的模式,其中“1”是物理和历史当中二选一,和之前的“3+3”模式相比,选科组合从20种下降到12种。 即将面对新高考的同学可以看看下面几个重点,建议从“1科覆盖专业+2科强势冲分”的角度规划自己的选科。
考生在选科的时候必须要符合学校招收相应专业的要求;如果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要求的招生专业,那么考生在报考的时候,没有选考科目的限制。新高考选择科目的方法
据统计,浙江省涵盖1368所高校23719个专业(类)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中,54%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而46%的设限科目中,设限物理的占81%、化学64%、生物32%、历史19%、地理15%以及13%。上述数据明确指出:选考物理的考生可报超过90%的专业!
专业对选考科目设限,很多时候是出于对该专业的长远发展及人才优化培养的考虑,要求报考的考生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和核心素养,这样才能顺利衔接。不同的设限专业有各自偏向的学科属性,有的非常明显,有的则较为隐蔽。很多知名大学的不少专业是对选考科目有限制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报考某个喜欢的专业,高考选考的科目中要至少有一门与该专业选考科目范围一致。
新高考选科技巧有哪些
1.提前了解报考院校的专业要求
很多学生都没有提前确定目标院校的意识,他们认为高考成绩公布后,再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更为稳妥。但是新高考政策下,学生如果不在选科前,现在的专业都是和学生选修的科目挂钩的。举个例子,学生如果选了物理,就可以报考90%的专业。不过有些学生物理非常,所以不得不选择避开。其实学生的方法就是先定好自己的专业,能明确到某些学校的专业。提前确定几个目标院校,很容易陷入选择的科目不符合目标院校的专业要求的尴尬境地。
2.理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尽量选择限制比较小的组合
就拿“物理+化学+”这个组合来说,这个组合基本覆盖了90%以上的大学专业,可以说是限制最小的一个组合,所以很多学霸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一组合。这一组合虽然限制比较小,但是他根本不适合逻辑思维的学生,所以我们在考虑科目限制问题的同时,也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 836084111@qq.com 邮箱删除。